<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索 浏览正文

        【以案释法】交通事故酿悲剧 温情调解化纠纷

         

          “谢谢您的谅解,也感谢法官的调解,我会尽快凑齐赔偿款的。”近日,泰兴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调解结案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促成原、被告相互谅解,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在有效化解纠纷的同时,也抚慰了两个家庭的无尽心酸。

          2021年11月,李某沿着229省道自东向西骑行时,与小张驾驶的小型轿车(系其母亲王某所有)相撞,致李某抢救无效死亡。经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现场勘查,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被告小张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李某无责任。不久后,李某的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全部损失43万元。

          承办法官在翻阅卷宗时发现,发生交通事故时,被告小张驾驶的车辆未依法投保交强险及其他保险。据法官询问得知,该车辆原本系小张的父亲所有,不久前父亲因病去世,就过户到母亲王某名下。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只剩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却都忘记了车辆续保这件事……

          面对两个不幸的家庭,承办法官陷入了沉思:案情并不复杂,但是原、被告双方家庭都比较困难,赔偿金也较高,如果直接判决,可能面临执行困难,也许会让两个家庭更雪上加霜。承办法官没有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结合法理、人情,积极调解,让两个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

          承办人一方面单独与被告进行谈话,向其释明本案中法律关系及法律后果,并从可能面临的执行措施方面,劝说被告积极处理尽量调解。另一方面,原告也表示了解被告的实际家庭情况,也愿意在赔偿金额和履行方式上做出较大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签下了调解协议。

        法官感言:

          两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遇上了这起交通事故,只有尽量协调,让双方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才可能避免两个家庭更大的不幸。

        顶一下
        ()
        %
        踩一下
        ()
        %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